• 首页

    • 医圣祠 医圣祠简介 历史沿革 所获荣誉 领导关怀

    •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生平 张仲景主要事迹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对祖国医学的贡献 《伤寒杂病论》对后世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传承 《伤寒杂病论》方药

    • 公益讲师团

    • 景区大观

    • 馆藏与展览 馆藏精华 精品文物展 伤寒学派展览 中医药标本展 医圣祠春秋展 张赞臣医史文物展 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回顾展 坐堂行医塑像展 大国中医策 大国诺奖路

    • 仲景智库

    • 仲景伤寒论

    • 仲景书院

    • 服务指南 开放信息 交通指南 服务设施 导览指南 联系我们

        仲景养生
        传承经典 药膳食谱 科普教育
        张仲景生平 张仲景主要事迹 张仲景对祖国医学的贡献
        医学巨著
        《伤寒杂病论》对后世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传承 《伤寒杂病论》方药
    • 科普教育返回上一页
    • 明日出伏!养生要点早知晓,助您安稳度金秋~

      本网:医圣祠      信息来源:健康中国公众号      更新时间:2025-08-18

      养生要点早知晓,助您安稳度金秋

      明日,我们终于要和闷热的三伏天正式告别。但别高兴得太早,出伏后的养生门道可不少,尤其是饮食上的那些坑,可得提前避开。

      饮 食

      出伏后,很多人还改不了夏天贪凉的习惯,冰饮、刺身、凉菜依旧不离手。可你知道吗?经过一整个夏天的“湿困”,我们的脾胃变得较为虚弱。这时候再受寒凉食物刺激,就很容易引发腹泻、胃痛,简直是在给肠胃“雪上加霜”。而且,秋季燥气渐起,要是还一味祛湿,又会加重身体的干燥。所以,出伏后养生得讲究“祛湿不伤阴,润燥不助湿”,找到那个平衡才行。

      说到出伏后的饮食,“贴秋膘”是绕不开的话题。经过暑热蒸腾、耗气伤津的伏天,人们多会有食欲不振,胃功能也随之减弱,气血自然不足。随着出伏后天气渐凉,食欲逐渐好转,古人这时候就会通过进补来调养身体、恢复体力,这就是“贴秋膘”。

      北方人爱在出伏吃点饺子,饺子长得像元宝,寓意着“补福”;南方人则更偏爱清淡的汤品,比如老鸭汤,既能祛暑又能滋阴,一举两得。

      起 居

      起居上,也得跟着天时变。出伏后,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古人提倡“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可是顺应秋季“收敛”之气的好方法。

      另外,秋季干燥,“润秋燥”也很关键。刚出伏天,还有暑气的余温与秋燥相加,民间常喝清润的梨汤、蜂蜜水,银耳、百合等清润食材也可以安排起来了。

      运 动

      运动上,可别再“猛练”了。秋季“宜收不宜散”,过度出汗会耗伤肺气和津液。中医讲究“血汗同源”,出汗太多就会导致津亏,加重秋燥带来的口干、乏力、皮肤干等问题。所以,出伏后运动得悠着点,运动中要注意及时补水。适宜选择温和些的项目,比如散步、慢跑、瑜伽,既能活动身体,又不会让身体过度消耗。

      出伏了,天气在变,我们的生活习惯也得跟着调整,这样才能健健康康迎接凉爽的秋天呀!

      关于医圣祠 | 工作动态 | 名医导航 | 百草荟萃 | 南阳十大名师 | 传承经典 | 药膳食谱 | 科普教育 | 交通指南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张仲景博物院(www.yishengci.cn) 邮箱:yscwzs@163.com
    • 联系电话:0377—63139888 | 网管电话:17344774969 | 院址: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医圣祠街7号
    • 豫ICP备20001875号 | 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329号
    •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