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界新闻返回上一页
-
“文明在宛——讲好南阳文物故事”大讲堂开讲 解读圣祠红墙里的本草密码
本网:医圣祠 信息来源:南阳日报 更新时间:2025-08-19
当晨光洒向医圣祠的红墙黄瓦,古柏凌霄开始与2025年初秋的朝阳对话。8月15日,由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主办的“文明在宛——讲好南阳文物故事”大讲堂第六期在南阳市博物院开讲,仲景文化学者、南阳市医圣文化园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刘海燕以《医脉华章 弦歌不缀》为题,以圣祠红墙、古柏凌霄以及医圣祠文物、医圣文化园建设为钥,带现场听众一起开启穿越时空的仲景文化解码之旅。
刘海燕结合我国中医药发展规划,详细解读了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医圣祠时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并系统梳理了医圣祠的历史发展脉络、医圣文化园建设历程,深入探讨了中华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传承、创新与发展以及张仲景文化的浓厚内涵。在医圣祠工作多年,刘海燕对馆内一草一木、一碑一刻、一砖一瓦了如指掌、饱含感情。他梳理了医圣祠建祠史与馆藏文物背后的文化传承,解析了《伤寒杂病论》学术思想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实践应用,从医圣祠的古柏凌霄讲到相关楹联,从圣祠红墙黄瓦讲到建筑大师杨廷宝对医圣祠扩建付出的心血,以及中医名家黄竹斋、米伯让向医圣祠捐赠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的过程,从《张仲景》特种邮票发行讲到《中医祖庭》《走进医圣祠》等书籍的先后出版,深度参与并见证了医圣祠多个重要历史时刻的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当医圣文化园的红墙在社交媒体成功“出圈”,几乎没人知道,这抹成功“出圈”的圣祠红背后,藏着刘海燕磨破的32双皮鞋的故事。大讲堂上,深度参与文化园建设的刘海燕,首次提及在医圣文化园建设4年间自己走坏了32双皮鞋,用沾着泥土的布鞋和浸透汗水的衬衫,讲述了一个关于坚守与传承的故事,也详细向大家讲解了医圣文化园内瓦当式样的选择、张仲景雕像背后的数据意义及北斗九星穹幕的传统文化内涵等,并向大家介绍了仲景书院成立发展历程和医圣文化园二期产业发展区人文景观规划。“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惟留仲景圣名在人间。”刘海燕说,我们要守住中医药文化的根与魂,切实继承好、传播好、弘扬好仲景文化和仲景精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让古老的中医药学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让“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本次大讲堂效果显著,现场听众纷纷表示学有所获、受益匪浅。“刘海燕的讲座内容丰富、见解深刻,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是一场难得的文化盛宴。”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董全生表示,本次讲座加深了大家对中医药文化价值及其时代意义的认识,“作为南阳人,我们应当珍视并运用张仲景文化这一城市品牌,通过文化赋能,让中医药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为人类健康事业提供更多‘中国方案’,让中医药成为南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显著标志。”
“文明在宛——讲好南阳文物故事”大讲堂由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主办,自2025年3月份开始,每月一期,目前已推出六期。大讲堂活动旨在深入挖掘南阳文物价值、讲好南阳文物故事、展示南阳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而提升南阳文化影响力,为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注入强大助力。(南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萍)
(原载于2025年8月16日南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