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界新闻返回上一页
-
精准对接 京宛协作 努力开创我市卫生计生人才发展新局面
本网:医圣祠 信息来源:医圣祠 更新时间:2016-08-15
在京宛对口协作中,市卫生计生委利用京宛对口协作平台,主动出击,精准对接,利用北京市卫生计生资源优势,着力加强我市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做法:
一、精准对接,量身定做协作方案
市卫生计生委根据京宛对口支援和协作工作要点和《南阳市直部门京宛对口协作工作方案》,成立了京宛对口协作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2名副主任为副组长,设立了专干,成立了办公室,明确了任务和责任。为了做到精准对接,市卫计委两位副主任带领有关人员,多次到北京市对口支援办和北京市卫计委,就丹江口库区医疗卫生对口协作情况进行了对接。北京市卫计委表示要在两个方面加强对口支援: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提升等需要投资的项目。二是智力支持项目。我们通过与北京市卫计委协商,由北京市医学会和南阳市医学会签订了《对口协作框架协议》。主要内容包括: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交流、推动南阳市医学科技创新工作、加强新农合协作和公共卫生协作、卫生信息化协作、健康教育协作等。在签订协议的同时,由北京市卫计委一名副主任带领新闻媒体记者和16名专家来我市进行了讲学、会诊,并做新闻宣传报道。
二、以强扶弱,建立“手拉手”结对协作
市卫计委和北京市卫计委以京宛协作及纽带,积极搭建平台,促进北京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南阳市流动,以强扶弱,以大帮小。
一是南阳市中心医院和北京市世纪坛医院协作。到目前为止,北京市世纪坛医院已派出4批25名专家学者到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医疗技术活动,主要参与专家门诊及病房医疗工作以及组织开展业务讲座、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带教手术等。此外,还帮助受援科室开展相应的诊疗项目,开展临床科研方面的培训。南阳市中心医院也派出了11名医疗技术骨干到北京市世纪坛医院进修学校,他们深入到各相关科室参与门诊、查房、病历讨论、手术等,学习了前沿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目前双方技术交流氛围日渐浓厚。
二是南阳市中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北京附属中医院协作。双方于2016年5月20日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主要在人才培养、重点科室培育、中医治未病、教育、科研、管理、转诊绿色通道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
三是中医药人才培训合作。2016年7月1日,刘树华副市长带领市中医药管理局、市中医院有关领导到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中医院举行洽谈、对接,就南阳市中医院中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在北京市中医院进修培训和在南阳市设立“书院式”高级中医药人才培训、提高班达成一致意见。“书院式”培训学习期1年,每年培训100名高级中医药人才,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共同考试、招录、培训。
三、深度互动,开展人才和医学科技交流协作
2015年5月21日,北京市朝阳区卫计委“思源南阳行”活动在我市正式启动。当天,北京市医疗专家对我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260名心血管和急诊科业务骨干进行了学术培训。朝阳区卫计委主任师伟一行深入淅川县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香花镇卫生院、厚坡镇卫生院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进行座谈。重点围绕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人才、资金、设备、专科科室建设等对口协作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师伟表示:朝阳区卫计委作为淅川对口支援单位,将以两地医学科技开展对口协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朝阳区与南阳(淅川县)的合作交流,发挥朝阳医疗卫生的优势,帮助南阳(淅川县)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2015年8月,师伟主任再次莅临淅川,帮助淅川县制定高质量的区域医疗卫生规划,查看对口支援措施落实情况。2015年以来,北京市朝阳区卫计委累计派出12批次专家、领导到我市开展协作交流。而我市则抓住有利时机,利用北京市丰富的资源和技术优势,着力加强本地人才培养。2014年,市本级和3个县20名医疗技术骨干和20名公共卫生骨干到北京进行3个月的培训学习。2015年,市本级和3个县20名医疗技术骨干和20名公共卫生骨干到北京进行3个月的培训学习。2016年5月--11月,安排市本级和3个县20名医疗技术骨干去北京进行6个月的培训学习。目前正在培训进行中。以上培训,主要内容涉及血管外科、整形外科、病理专业、呼吸重症、中医内分泌、胸腔镜、泌尿系腔镜、关节镜以及公共卫生等前沿学科先进技术和经验等,对提升南阳市诊疗技术水平,提高专业人才队伍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双方还开展了挂职干部交流。2015年、2016年,朝阳区卫计委分别安排一名副职到我市卫计委挂职副主任。2016年,我市卫计委一名副主任到北京市卫计委挂职。双方互派挂职干部将持续到2020年。通过互派干部进行交流,进一步增加了双方互动,提升了干部素质,密切了双方关系,推进了引资引智工作开展,在基础设施项目援助上,北京市已援助我市卫生项目资金2270万元。